产品分类Product Categorie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邮编:404000
电话:023-58537007 (原料药)
023-58537688 (成品药)
13452626166
QQ: 191709001
联系人:陈曾
Email:sales@aolipharm.com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预案编号:AL-003 版本号:2021/A版
重庆奥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重庆奥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预案颁布日期:2021年 7月5日
目 录
预案编号:AL-003 版本号:2021/A版........... 1
1 总 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适用范围............................................................................................ 3
1.4 应急预案体系.................................................................................... 4
1.5 工作原则............................................................................................ 4
2 基本情况............................................ 5
2.1 公司基本概况.................................................................................... 5
2.2 公司周围环境概况............................................................................. 5
2.3 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 9
3 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19
3.1 环境风险源识别............................................................................... 19
3.2 环境风险评价及其影响................................................................... 19
4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4.1 组织体系.......................................................................................... 21
4.2 指挥机构及职责............................................................................... 21
5 预防与预警......................................... 26
5.1 环境风险源监控............................................................................... 26
5.2 预警行动.......................................................................................... 28
5.3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29
5.4 预警解除.......................................................................................... 30
6 信息报告与通报...................................... 31
6.1 内部报告.......................................................................................... 31
6.2 信息上报.......................................................................................... 31
6.3 信息通报.......................................................................................... 31
6.4 事件报告内容.................................................................................. 31
7 应急响应及措施...................................... 33
7.1 分级响应机制.................................................................................. 33
7.2 应急处置措施.................................................................................. 35
7.3 应急监测.......................................................................................... 38
7.4 应急终止.......................................................................................... 41
7.5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42
8 后期处置........................................... 43
8.1 善后处置.......................................................................................... 43
8.2 保险................................................................................................. 43
9 应急培训和演练...................................... 44
9.1 培训................................................................................................. 44
9.2 演练................................................................................................. 44
10 保障措施.......................................... 45
10.1 经费及其他保障............................................................................. 45
10.2 应急物质装备保障......................................................................... 45
10.3 应急队伍保障................................................................................ 45
10.4 通信与信息保障............................................................................. 45
11 应急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生效及更新.................. 47
12 附 件........................................... 48
附件1 公司相关通讯录.......................................................................... 48
附件2 外部应急救援单位、部门及环境风险受体联系电话表............ 49
附件3 公司应急救援器材清单............................................................... 50
附件4 公司总平面布置图、应急疏散平面图、应急物资布置图.......... 52
附件5 公司雨排水管沟示意图............................................................. 53
附件6 公司地理位置图.......................................................................... 54
附件7 企业风险物资分布图................................................................. 55
附件8 周边主要环境风险敏感受体分布图............................................ 56
附件9 突发事件报告单........................................................................ 57
附件10 应急预案启动令(格式)......................................................... 60
附件11 应急状态终止令(格式)......................................................... 62
附件12 应急预案变更记录表................................................................. 64
1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积极应对重庆奥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有序、高效地组织指挥事故抢险救援工作,阻止和控制污染物向周边环境的无序排放,最大可能避免对公共环境造成的污染冲击,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了本预案。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建立健全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指导和规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高效、妥善的处理发生在公司的突发环境事件,与当地环保部门的突发环境预案衔接,防止因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护工作混乱延误事故应急,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和周边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环境污染、减少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
1.2 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2014]第9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2007]第69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14]第13号,国家主席令[2021]第88号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6号,国家主席令[2019]第29号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00]第32号,2018年第二次修正);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87号,2017年第二次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04]第31号,2020年第二次修正);
(8)《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9)《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10)《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正,2010年7月23日施行,2017年3月29日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11)《重庆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12年3月23日);
(12)《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13)《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第17号令);
(14)《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第34号令)。
1.2.2标准、技术规范
(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7-2007);
(2)《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4)《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
(5)《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16483-2008);
(6)《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标准》(GB30077-2013);
(7)《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程》(GB20576-GB20602);
(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9)《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
(10)《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
(11)《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卫监督发[2005]272号);
(12)《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09);
(13)《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50/418-2016);
(14)《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2015年版);
(15)《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
(16)《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企业事业单位版)。
1.2.3其他资料
(1)《重庆万州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重庆奥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突发环境应急预案》(2018/A版);
(3)《重庆奥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2020/A版);
(4)《重庆奥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2020年7月);
(5)《重庆奥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资源调查报告》(2020年6月);
其他相关资料。
1.3 适用范围
(1)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发生的丙酮、乙醇、盐酸等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原因导致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应急处置。超出本预案应急能力,则与上级人民政府发布的相关应急预案衔接,当上级预案启动后,本预案作为辅助执行。
(2)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级别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941-2018)(以下简称《分级方法》),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根据企业生产、使用、存储和释放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的评估分析结果,分别评估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和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将企业突发大气或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环境风险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同时涉及突发大气和水环境事件风险的企业,以等级高者确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1.4 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求,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本预案与《重庆奥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程序》相衔接,并与《重庆奥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2017/A版)相互支持。工作原则
1.5 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环境优先。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4)科学预防,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2 基本情况
2.1 公司基本概况
重庆奥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1月,由重庆市万州三峡生物化学制药厂改制而来,位于重庆市万州区五桥街道红星东路398号,主要从事公司主要从事胰酶、胃蛋白酶、胃膜素、硫酸软骨素钠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等业务,设计规模为年产150吨胰酶、10吨胃蛋白酶、硫酸软骨素年产15吨,20亿片片剂,10亿粒胶囊剂,10亿袋颗粒剂等。企业基本情况见表2.1-1。
表2.1-1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 | 重庆奥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
法人代表 | 陈 曾 | 所属行业类别 | 化学药品原药制造 |
联系人 | 廖 飒 | 联系电话 | 13896398629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91500101709485279T | 注册资金 | 300万 |
从业人数 | 72人 | 企业所在地 | 重庆万州区五桥上海工业园 |
建厂时间 | 2003年12月 | 中心经纬度 | 东径108.46° 北纬30.78° |
年生产时间 | 2000h | 占地面积 | 30亩 |
2.2 公司周围环境概况
2.2.1地形、地质条件
万州区地处四川盆地东缘,重庆市东北边缘,东与云阳,南与石柱和湖北利川,西与忠县和梁平,北与开江和开州接壤,区内山丘起伏。
公司所在区域位于四川盆地川东平行褶皱区,由侏罗系砂岩与泥岩不等厚相互组成,横跨长江合股向斜中南部,方斗山背斜的余脉横于东南角;属平行岭谷地貌。地质构造上,位于走向东北的万州向斜南东翼,岩层走向由北向南,岩层倾向南面。公司所在地无断层通过,无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地址构造简单,结构稳定。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本项目在区划图上对应小区的动参数值为: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于地震基本烈度Ⅵ级。。
2.2.2气候、气象
万州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主要气候特征是:暖湿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暖春早,夏热多雨、伏旱频繁、秋季多绵雨。气温高,雨量多,但四季分布不均匀,湿度大,日照少,风速偏小。公司所在区域主要气象指标如下:
表2.2-1 万州区气象参数统计表
参数类比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参 数 |
气温 | 1 | 年平均气温 | 17.9℃ |
2 | 极端最高气温 | 42.1℃ | |
3 | 极端最低气温 | -3.7℃ | |
4 | 最热月月平均最高气温 | 34.2℃ | |
5 | 最冷月月平均最低气温 | 4.0℃ | |
气压 | 1 | 年平均气压 | 992.4mbar |
2 | 年最高气压 | 1020.3mbar | |
3 | 年最低气压 | 968.6mbar | |
湿度 | 1 | 年平均相对湿度 | 82% |
2 |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 80% | |
3 | 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 83% | |
降水 | 1 | 年平均降水量 | 1293.3mm |
2 | 月最大降水量 | 682.8mm | |
3 | 日最大降水量 | 199.3mm | |
4 | 小时最大降水量 | 59.3mm | |
5 | 多年最大降水量 | 1635.2mm | |
6 | 多年最小降水量 | 842.1mm | |
7 | 年平均雨日 | 141d | |
8 | 暴雨持续时间及最大降雨量 | 1982.7.16~7.18;389mm | |
风向 | 1 | 全年主导风向 | NNE 75% |
2 | 全年次多风向 | SSE 5.07% | |
风速与 风压 | 1 | 平均风速 | 0.5m/s |
2 | 最大风速 | 33.3 m/s | |
3 | 夏季主导风向及最大风速 | S;12.0 m/s | |
4 | 冬季主导风向及最大风速 | ENE;7.0 m/s | |
5 | 年静风率 | 68% | |
6 | 基本风压 | 300Pa | |
积雪 | 1 | 最大积雪深度 | 15mm |
2 | 平均积雪深度 | 0.0mm | |
3 | 初雪日 | 2/2 | |
4 | 终雪日 | 2/2 | |
蒸发量 | 1 | 最大蒸发量 | 635.9mm |
日照率 | 1 | 年日照时数 | 1293.5h |
2 | 年均日照率 | 37.90% | |
霜降 | 1 | 无霜期 | 260-283d |
2 | 初霜日 | 16/2 | |
3 | 终霜日 | 19/2 | |
其他 | 1 | 年晴天日数 | 20.9d |
2 | 年阴天日数 | 193.1d | |
3 | 年雷暴日 | 45d | |
4 | 年雾日 | 52.6d |
2.2.3水文
万州区境内地表水较多,地下水较少,有水域面积3.61万亩。由于受亚热带季风的影响,境内均为典型的季风河流,主要接受季节性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与降水相适应。万州区地表溪河纵横,多数河流直接汇入长江,地下水一般多为裂隙水或渗透水。长江是万州区境内最大的过境河流,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万州区全境,落差56m,平均坡降0.23%,流域面积23113.95km2;航道长83km,最大流量74000m3/s,最小流量12780m3/s,多年平均流量12913m3/s,一般水位145m,最低水位140m,最高水位175m,最大流速5.06m/s。均过境流量为4500亿m3/s,年平均水位在107m左右。公司东南面大约5km处为长江。据万州沱口水文站资料,长江万州段主要水文参数见表2.2-2。
表2.2-2 长江万州段主要水文参数
最高水位 | 最低水位 | 一般水位 | 最大流量 | 最小流量 | 最大流速 |
156m (1887年) | 99.7m (1987年) | 137m | 74000m3/s | 12780 m3/s | 5.06m/s |
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万州段洪水位180m,公司的最低标高为290m。
2.2.4环境保护目标
公司位于万州区五桥工业园区,厂区周边2km区域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保护区和珍稀动植物栖息地等敏感区域。根据周围环境现状,厂区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见T3,项目主要大气环境风险受体相关信息见表2.2-3。
表2.2-3 厂区周边大气环境风险受体信息一览表
序号 | 敏感点名称 | 规模(户数、人数等) | 与厂界相对位置 | 有无群众投诉 | |
方位 | 距离(m) | ||||
1 | 万州区陈家坝街道 | 约20000人 | 北面 | 5000 | 无 |
2 | 科友星城居民小区 | 约5200人 | 南面 | 310 | 无 |
3 | 泰翰建材公司 | 约20人 | 50 | 无 | |
4 | 万州区百安坝街道 | 约50000人 | 西南面 | 2000 | 无 |
5 | 林旺家俱厂 | 约30人 | 东面 | 28 | 无 |
6 | 万州区长岭街道 | 约28000人 | 2900 | 无 | |
7 | 重庆烟草万州卷烟配送中心 | 约30人 | 西面 | 20 | 无 |
8 | 万州区五桥街道 | 约26000人 | 1500 | 无 | |
9 | 五桥河 | Ⅳ类水域 | 北面 | 200 | / |
10 | 长江万州段 | Ⅲ类水域 | 西面 | 3700 | / |
3.2.2水环境敏感受体
厂区各建筑物及道路雨水经管道收集后先排入厂区雨水管网,然后经雨水总排口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厂区生产车间产生的生产废水排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生活污水排入生化池再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废水经厂区污水总排口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沱口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长江。该段长江属于III类水环境功能区。
2.3 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
2.3.1 环境风险源储存情况
表2.3-1 公司涉及环境风险物质
序号 | 物质 | 位置/所在装置 | 最大存在量(t) | 临界量(t) | Q值 | 备注 |
1 | 丙酮 | 2个25m3丙酮装置储罐、2个10m3丙酮中转储罐、4个14m3丙酮前馏罐、2个1m3丙酮接液罐 | 78 | 10 | 7.8 | 涉水及涉气风险物质 |
2 | 乙醇 | 10m3和20m3乙醇储罐各1个、1个1.3m3乙醇接液罐 | 30 | 500 | 0.06 | 涉水及涉气风险物质 |
3 | 盐酸 | 瓶装盐酸 | 2 | 7.5 | 0.267 | 涉水及涉气风险物质 |
注:为保证丙酮、乙醇的安全储存,本公司所有储罐(丙酮储罐、乙醇储罐)充装系数为0.8。
2.3.2 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
公司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详见图2.3-1至2.3-8。
图2.3-1 胰酶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图2.3-2 胃蛋白酶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图2.3-3 胃膜素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图2.3-4 硫酸软骨素钠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图2.3-5 弹性酶肠溶片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图2.3-6 胃蛋白酶片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图2.3-7 多酶片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图3.3-8 胰酶肠溶胶囊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2.3.3主要生产设备
公司主要生产设备见表2.3-2。
表2.3-2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规格型号 | 数量(台) | 备注 |
1 | 回收蒸馏塔 | 2t | 5 | 200kg/h |
2 | 天然气锅炉 | WNS2-1.25-Y(Q) | 2 | 2t/h |
3 | 输送泵 |
| 8 |
|
4 | 冷凝器 |
| 4 |
|
5 | 丙酮接液罐 | 1m3 | 2 |
|
6 | 乙醇接液罐 | 1.3m3 | 1 |
|
7 | 待回收罐 | 7.85m3 | 1 |
|
8 | 丙酮前馏罐 | 14m3 | 4 |
|
9 | 纯水化处理系统 | 2t/h | 1 |
|
10 | 空气净化系统 | 30万级 | 1 |
|
11 | 变压器 | 400KVA | 1 |
|
12 | 空压机 | / | 1 |
|
13 | 臭氧发生器 | 空气杀菌 | 1 |
|
14 | 酒精储罐 | 20m3 | 1 |
|
15 | 27m3 | 1 |
| |
16 | 丙酮储罐 | 25m3 | 2 |
|
17 | 10m3 | 2 |
|
3 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3.1 环境风险源识别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附录A可知,公司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见表3.1-1。
表3.1-1 公司所涉及的主要环境风险物质识别统计表
序号 | 物质名称 | 年使用量(t) | 最大存储量(t) | CAS号 | 危险特性 |
1 | 丙酮 | 120 | 78 | 67-64-1 | 易燃液体,类别2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麻醉效应) |
2 | 酒精 | 12 | 30 | 64-17-5 | 易燃液体,类别2 |
3 | 盐酸 | 5.5 | 2 | 7647-01-0 |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 |
3.2 环境风险评价及其影响
根据《重庆奥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为“较大环境风险”,表征为“较大[较大-大气(Q1-M1-E1)+一般-水(Q1-M2-E3)]”。可能发生以下突发环境事件。
表3.2-1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各类情景可能产生的后果分析
序号 | 突发环境事件 | 突发环境事件后果分析 | 预估突发环境事件级别 |
1 | 25m3丙酮罐泄漏事故 | 在有风(2.0m/s)、E 类稳定度条件下,1个30m3丙酮罐泄漏后半致死浓度、健康影响浓度以及达标浓度范围几乎均最大(该风速条件下,B类稳定度下半致死浓度与该条件下相当),半致死浓度范围为11.7m,健康影响浓度范围为134.9m(25min内),达标浓度范围为3694.3m(60min内)。 | 一般 |
2 | 污水处理站异常排放事故 | 厂区未经处理的废水经五桥河进入长江以后,NH3-N、COD对长江水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NH3-N在沿程约800m、离岸约10m范围内有少许浓度增加;COD在沿程约400m、离岸约10m范围内出现稍微浓度增加;BOD5 在沿程约800m、离岸约10m范围内出现浓度增加。各种污染因子对长江的影响,在离岸距离上均不大,都在30m范围内。 | 一般 |
4 组织机构及职责
4.1 组织体系
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由总经理担任总指挥,生产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其他安环、生产、设备、安保等部门领导组成指挥部成员。
4.2 指挥机构及职责
4.2.1指挥机构
公司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立即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由公司总经理任总指挥,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体系框架图如图4.2-1所示:
|
4.2.2 指挥机构职责
4.2.2.1应急指挥部及职责
1)应急指挥部
公司应急指挥机构设应急指挥部,并设总指挥、副总指挥。
总指挥:董事长兼总经理
副总指挥:安全生产副总经理
成员:生产技术部部长、行政部部长、财务部部长、质量部部长、物资部部长、安全环保科科长、储运科科长、供应科科长、QC主任、事故部门负责人、各生产车间主任等。
2)职责
(1)指挥部职责
①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救援命令和信号。
②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行动,保证灾情发生后,当班人员可以自保,迅速准确到位、熟练操作、及时制止灾情的蔓延和扩大。
③向上级报告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④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并组织迅速恢复生产。
⑤应急状态下及时了解、掌握事故抢险进展情况并负责及时上报。
(2)指挥部人员职责
①总指挥职责
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公司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指挥全公司的事故应急救援行动的运作协调,应急策略,随时掌握事故发展变化状况,决定抢险与救护方案;向上级领导或管理部门报告事故的一系列情况,以及请求外部应急救援机构支援。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②副总指挥职责
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总指挥因不可抗拒的因素而不能出现在指挥现场时,全权代理总指挥执行职责。
③指挥部成员职责
生产技术部部长:组织专业人员现场探查并制订处置方案报指挥部审批,负责事故抢险中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事故现场抢险、抢修具体指挥。
事故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在事故状态下的生产系统开、停车及前期抢险工作。
各生产车间主任:协助生产技术部部长在事故状态下设备、设施抢修组织工作,具体落实抢修抢险工作。在事故抢险中按照生产技术部部长安排具体落实本车间各岗位的系统开、停车、抢险组织工作。
行政部部长:负责事故现场消防灭火、治安管理工作的协调、人员搜寻救护指挥。
安全环保科科长:协助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制订处置方案,并检查方案的实用性。负责协调灭火、设备容器的冷却、喷水隔爆、洗消、现场处置以及与区消防支队的联系。
财务部部长:负责现场急救药品和设施的供应组织,并负责组织将伤员送往医疗单位紧急抢救。
储运科科长:协助对中毒受伤人员的救护、心理咨询及应急人员的消毒等工作。
质量部部长:负责环境分析监测的具体指挥并及时上报数据。
QC主任:负责对灾害区域的环境分析检测,划定安全避险区域和逃生、疏散方向。
物资部部长:完成综合组的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物资运输、抢险物资采购供应的协调指挥。
供应科科长:负责抢险物资的紧急采购或物资运输。
3.2.2.2应急救援队伍及职责
1)应急救援队伍
(1)现场抢险组
组长:生产技术部部长
副组长:事故部门负责人
成员:生产技术部人员、事故部门当班人员和技术人员、维修人员
(2)警戒保卫组
组长:行政部部长
副组长:安全环保科科长
成员:行政部人员、保安
(3)医疗救护组
组长:财务部部长
副组长:储运科科长
成员:财务部人员、QC
(4)环境监测组
组长:质量部部长
副组长:QC主任
成员:QC
(5)综合组
组长:物资部部长
副组长:供应科科长
成员:物资部人员、QA、保管员
2)职责
现场抢险组:侦查了解现场情况,提出处置建议,经专业技术人员讨论后报指挥部确定再组织实施。在统一指挥下开展现场应急、切断电源、堵漏、抢救物资,必要时参与遇险或失踪人员的查找等工作。
警戒保卫组: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道路管制,必要时,具体负责实施人员的疏散,参与疏散人员的转移和统计。组织进行现场消防灭火和与消防队联系。
医疗救护组:负责抢救事故中遇险人员并实施简单的急救处置,迅速安排送医院,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
现场监测组:负责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评估危害程度,并对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并及时上报数据。
综合组:按现场指挥的要求迅速通知应急救援相关部门;按规定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与参与救援的其它机构或组织联络沟通,确保通讯通畅;负责组织、运送救援物资(如施救器材、施救生活用品、毛巾、饮用水或干粮、果品等),为应急救援行动提供物资保障,负责各类应急相关资料的收集和保存等。
5 预防与预警
5.1 环境风险源监控
针对可能发生的大气环境风险事故和水环境风险事故,厂区采取了以下一系列防控措施:
(1)主生产装置区实行雨污分流,污水通过管道进入污水处理站,雨水系统设有总排口,事故状态下关闭总排口可以容纳部分事故废水;
(2)在回收车间、装置储罐区及原料药生产车间配备有可燃气体报警器;
(3)在原料药生产区和装置储罐区各设有一个事故池;
(4)设置有喷淋系统及有毒气体泄漏报警器;储罐设有防火堤(围堰);
(5)生产现场安装有视频监控系统;
(6)生产现场、储存场所均设有防雷防静电设施;
(7)在风险源暂存场明显位置设置严禁焰火、环境风险防控标识牌、使用储存管理制度牌等;
(8)主要危险源、有机溶剂储存间和蒸馏间均实行定期巡检制度,并记有巡检记录。
厂区现有的环境通道及水、气风险防范措施具体如下所示。
5.1.1水环境通道及风险防范措施
厂区水环境通道及主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见图5.1-1。
(1)水环境一级防范措施
厂区实行雨污分流,生产车间的污水通过专门的管网进入污水处理站,丙酮库、回收车间与厂区事故应急池连通。丙酮储罐、乙醇储罐等设有围堰。围堰有阀门,事故状态下可接通事故应急池。生产车间附近布置有消防水池、消防栓等消防设备,在事故状态下,泄漏的物料和消防废水可通过管线排入事故应急池。
(2)水环境二级防范措施
厂区一般生产区有事故应急槽,主要用于收集生产过程中少量泄露的丙酮。
装置储罐区及洁净区的事故废水可通过应急管道进入事故应急池。
(3)水环境三级防范措施
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的生活废水和生产污水通过管网进入沱口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合格后排入长江。
5.1.2大气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大气环境一级防范措施
厂区粉碎机产生的废气使用布袋除尘的方法,经吸收处理由15m高的排气筒排放,可大大减少粉尘对空气的污染。
另外,天然气锅炉采用低氮器燃烧,尾气由13m高烟囱排放。
在回收车间、装置储罐区及胰酶车间配备有可燃气体报警器可进行泄漏报警。
(2)大气环境二级防范措施
丙酮、乙醇采用储罐存储,可大大减少丙酮蒸气的挥发和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5.2 预警行动
5.2.1 预警分级
根据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与出现可能会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趋势,对突发环境事件预警进行等级划分,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分为III级预警、II级预警、I级预警,分别用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1)III级预警(黄色)
III级预警是指事故发生的初期,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但事故还处于一定范围的现场,且处于可控状态,未波及到其它现场,而做出的预警。
(2)II级预警(橙色)
II级预警是指事故超出现场的控制能力,对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可能波及公司外,但事故的发展尚处于企业可控状态,未对外环境造成污染,而做出的预警。
(3)I级预警(红色)
I 级预警是指事故超出企业的控制能力,可能造成人员中毒或死亡,或事故可能或已经对外环境造成污染,需要周边敏感点人员疏散,而做出的预警。I级预警需要相关部门决定,事故应急指挥部授权相关人员或总指挥直接向万州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进行汇报。
5.2.2 预警程序
公司的预警条件、方式、程序及内容见表5.2-1。
表5.2-1 预警条件、方式、程序及内容
接 警 | 预警 方式 | 预警程序 | 预警内容 |
1)有事故发生征兆; 2)事故已发生,事故不波及单位周边; 3)本单位能控制事态及有效进行应急处置; 4)政府、相应部门发布预警通知。 | 电话、网络等 | 公司出现安全生产事故,按照三级预警级别行动。 (1)现场一旦发现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事件的预兆,可能造成环境事件时,马上启动Ⅲ级预警; (2)一旦启动Ⅲ级预警,公司事故应急指挥部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了解事故情况,及时向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并做好启动Ⅱ级预警的准备; (3)一旦启动Ⅱ级预警,公司事故应急指挥部应将事故情况上报环保局及相关部门,并根据事故的发展态势; (4)当达到Ⅰ级预警时,指挥部向环保局及相关部门报告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 1)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位置和事故类型; 2)伤亡情况及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评估; 3)事故的初步原因判断; 4)事故发展趋势,可能影响的范围; 5)采取的应急抢救措施。 |
1)事故已发生,可能波及单位周边; 2)本单位无力控制事态及有效进行应急处置; 3)政府、相应部门发布预警通知。 | 电话、网络等 | 1)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位置和事故类型; 2)伤亡情况及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评估; 3)事故的初步原因判断; 4)事故发展趋势,可能影响的范围; 5)采取的应急抢救措施; 6)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救援抢险的事宜。 |
5.3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当公司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无论事发原因如何、事故影响程度大小,也无须等待事故等级认定结果,都应及时进行汇报。
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向公司应急值班室和总经理报告情况。
24h有效的报警装置:声光报警装置。
24h有效的通讯方式:手机及固定电话。事故应急小组成员的手机必须24h开机。应急值班室固定电话:023-58121711。
公司内外部详细联系方式见附件。
5.4 预警解除
经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跟踪监测并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评估,上述引起预警的条件消除和各类隐患排除后,总指挥宣布解除预警。
事故应急指挥部详细了解环境污染事件的控制和处理情况,并经过核实后,宣布结束预警。预警结束的方式采用网络或生产会议等方式进行。
6 信息报告与通报
6.1内部报告
公司24h应急值守部门为:应急值班室。
公司24h应急值守电话号码为:023-58121711。
公司事故应急采用手机或座机进行联系,各事故应急小组成员的电话必须24h开机,并保证通讯畅通。
当公司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时,应当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采用最快捷的方式报告应急值班室和总经理。
6.2 信息上报
当事件已经或可能对外环境造成影响时,公司总经理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重庆市万州区生态环境局(023-58812369)和万州区五桥街道办事处(023-58544292)报告。
6.3 信息通报
公司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单位及居民时,事故应急指挥部应立即以电话、呼喊等方式通报周边单位的负责人和居民,与外界新闻舆论信息沟通也由事故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全权负责,事件通报内容与向上级部门报告内容一致,不得夸大和故意隐瞒事故真相。
6.4 事件报告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突发性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立即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可能受影响区域等初步情况。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
7 应急响应及措施
7.1 分级响应机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坚持属地为主、分级响应的原则。对应事件等级,应急响应分为三级:车间级(III级)响应、公司级(II级)响应、社会级(I级)响应。
当突发环境事件的等级不确定时,应按可能的最高等级部署应急响应工作。当事件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对于III级(车间级环境污染事件),事故的有害影响局限在车间之内,并且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局部区域内,启动Ⅲ级响应:由该车间的班长作为现场指挥进行应急指挥工作,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对于II级(公司级环境污染事件),事故的有害影响超出公司范围,但局限在厂区之内,并且可被遏制和控制在公司区域内,启动Ⅱ级响应:由公司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组织相关应急小组开展应急工作。
对于I级(社会级环境污染事件),事故影响超出公司控制范围的,启动Ⅰ级应急响应:由公司事故应急指挥部执行;应根据严重的程度,通报万州区生态环境局,由相应部门决定启动相关预案、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时,指挥权移交政府指挥部人员指挥并说明事故情况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配合协助应急指挥与处置。
表7.1-1 事故分级管理
环境污染事故级别 | 级别确认部门 |
启动应急预案级别 | 应急报告最高级别 |
发布预警公告 |
I级 | 公司事故应急指挥部;万州区生态环境局、万州区人民政府 | 启动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一级响应措施;上级政府视 情况启动所在区域突发环境 应急预案 | 万州区人民政府、万州区生态环境局 | 由公司事故应急指挥部向内部发布一级预警、由万州区人民政府负责向外部发布预警信息 |
II级 | 公司事故应急指挥部; | 启动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二级响应应急措施 | 报告总经理 | 由公司事故应急指挥部向内部发布二级预警 |
III级 | 公司生产车间班长、组长 | 启动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三级响应应急措施 | 公司事故应急指挥部 | 公司事故应急指挥部向公司内部发布三级预警 |
图7.1-1 事故响应流程
7.2 应急处置措施
7.2.1 应急处置一般原则
(1)大气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丙酮等化学品泄漏、因火灾、爆炸事故排放含的有毒气体。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故类型,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风向和风速,需确定以下内容:
1)迅速确定大气污染事故源所在位置、可能波及的范围、运行故障原因及人员伤亡情况等;
2)划出事故特定区域,非救援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特定区域;核实现场作业人数,确定伤亡情况;
3)确定临时安置场所;
4)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
(2)水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企业可能发生的水污染事件为:化学品溶液在事故状态下未全部进入事故池,排入外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生产期间产生的生产废水未经完全处理直接排入外环境。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故类型,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水体的状况,需确定以下内容:
1)停止生产,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并立即采取堵漏措施;
2)查找事故原因,及时进行检修;
3)确保污水进入事故池的收集管道(沟)畅通、事故池预留容积足够;
4)上报接纳该污水的污水处理厂,说明污染物事故排放量及排放水质情况。
(3)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1)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点、部位和原因,凡能切断泄漏源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车间、岗位自救为主,如泄漏部位已无法控制的,应向应急事故指挥部报告,,启动II级或I级响应,并提出堵漏或者抢修的具体建议措施。
2)应急事故指挥部成员到达现场后,根据事故状况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指令,根据不同的泄漏部位,命令各应急救援小组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之上,以最快的速度堵漏排险,减少泄漏,消除危险源。如果事故扩大时,则应请求救援。如果事态难以控制,则应该命令事故区域停止一切作业,所有电气设备和照明保持原有状态,机动车辆撤离或者就地熄火停驶,并组织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4)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1)如果发生突发环境事故,公司现有应急能力已无法控制,并有可能危及社会安全和外部环境时,应立即向主管部门和公安、安监、消防、环保、卫生等上级领导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请求社会力量帮助。
2)由指挥组下达紧急安全疏散命令,并派遣安全警戒组人员协助周边单位、人员进行疏散工作。
3)社会救援队伍进入厂区时,由安全警戒组进行联络、引导并告知注意事项。
4)事故扩大并请求社会救援力量介入后,应急救援的组织与指挥工作转交社会救援力量指挥部门履行,相应启动更高层次应急救援预案。
7.2.2 丙酮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表7.2-1 丙酮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事件描述 | 事件类型:丙酮储罐、丙酮输送管道泄漏事故 | ||
应急程序 | 应急准备 | 个人防护:正确穿戴防毒面具、化学防护服套等; | |
应急处置 | 1.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设置警戒线,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热源、电源,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2.如丙酮罐区泄漏,当班班长应第一时间通知应急值班室,立即开启消防水喷淋。 3.迅速采取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措施。 4.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堵漏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可用木楔子堵漏或卡箍法堵漏,随后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法暂时封堵。若无法堵漏,采取倒罐作业。 5.围堤堵截: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应引入事故池。 6.稀释与覆盖: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7.收容(集):对于大量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木屑、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并收集到密闭容器中。 8.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按照国家有关危险废弃物的处理法规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事故池后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 9.对雨水沟和污水沟进行切换,污水进入事故池暂存,确保污染不会扩散至界外。同时采取回收、吸附等措施清除污染物,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在事故发生后,重点确保污水处理装置正常运行,一旦泄漏物料进入污水系统,即将污水切换进入事故池,以防止污水对外界造成污染 | 现场抢险组 | |
警戒 | 通知周边岗位人员事故情况,并根据情况组织人员根据撤退路线撤离到上风向安全区域,并划定危险区域,实施警戒。 | 警戒保卫组 | |
物资保障 | 准备应急抢险所需的应急物资。 | 综合组 | |
医疗救护 | 医务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针对物料属性,认真迅速做好救护工作,如有人员受伤对受伤者实施救护;将伤员送往医院或拨打120。 | 医疗救护组 | |
信息汇报 | 初期处置完成后,立即向公司汇报,说明事态控制情况。 | 综合组 | |
善后处置 | 应急终止,收集资料,作好记录;现场清理,修复设备,恢复生产。 | 事故应急指挥部 | |
注意事项 | 1.处置前注意观察风向,人员应相互做好监护; 2.泄漏情况、部位、场所等不明确前,禁止盲目施救和处置。 | ||
其他要求 | 1.确保应急物资处于有效期和完好状态,每月对照清单检查一次,及时更换和补充; 2.熟悉工艺流程与参数,掌握应急处置方法,定期开展实作演练; 3.协助做好周边社区居民的宣传与培训。 | ||
应急联系电话 | 应急值班电话:023-58121711 |
7.2.3 污水处理站异常排放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表7.2-3 污水异常排放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事件描述 | 事件类型:污水异常排放事故 | ||
应急程序 | 应急准备 | 个人防护:个人劳动防护、防毒面具等; | |
应急处置 | 1.迅速关闭厂区污水总排口阀门。 2.将未经处理的污水设置通道重新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或将污水导入事故池暂存,确保污染不会扩散至界外 3.通知生产车间停车或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措施减少生产污水产生量。 3.排查污水超标排放原因,在污水排放水质达标前,禁止外排生产污水。 4. 污水超标排放原因妥善解决后,经检查。排放水质达标后方可恢复正常生产和恢复污水排放。 | 现场抢险组 现场监测组 | |
警戒 | 通知周边岗位人员事故情况,并根据情况组织人员根据撤退路线撤离到上风向安全区域,并划定危险区域,实施警戒。 | 警戒保卫组 | |
物资保障 | 准备应急抢险所需的应急物资。 | 综合组 | |
医疗救护 | 医务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针对物料属性,认真迅速做好救护工作,如有人员受伤对受伤者实施救护;将伤员送往医院或拨打120。 | 医疗救护组 | |
信息汇报 | 1.立即告知沱口污水处理厂生产污水异常排放的情况、排放时间和排放量等情况。 2.初期处置完成后,立即向公司汇报,说明事态控制情况,并告知沱口污水处理厂事故处置情况和解除警报。 | 综合组 | |
善后处置 | 应急终止,收集资料,作好记录;现场清理,修复设备,恢复生产。 | 事故应急指挥部 | |
注意事项 | 1.在解决污水水质超标问题前,禁止向下游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 | ||
其他要求 | 1.确保应急物资、污水处理设备和物质处于有效期和完好状态,每月对照清单检查一次,及时更换和补充; 2.熟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与参数,掌握应急处置方法,定期开展实作演练。 | ||
应急联系电话 | 应急值班电话:023-58121711 |
7.3 应急监测
公司发生一级响应时,公司立即委托万州区环境监测站迅速组织监测人员赶赴事件现场,根据实际情况,迅速确定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布点、频次、项目和方法等),及时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小型、便携仪器对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的危害做出判断,以便对事件及时、正确进行处理。在万州区生态环境局到达后,配合政府部门相关机构进行监测。
应急监测是环境监测人员在事故现场,用小型、便携、简易、快速检测仪器和装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事故情况如污染物质的种类、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污染的范围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做出判断。实施应急监测是做好突发污染事故处置、处理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对污染事故的类型和污染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才能对污染事故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处置和制定恢复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可以说应急监测是事故应急处置与善后处理中始终依赖的基础工作。
在制定应急监测方案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现场应急监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应急监测技术的先进性和现实可行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快速与准确相结合,环境要素的优先顺序为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
(1)应急监测的响应程序
1)接受应急监测任务,启动应急监测响应预案。
2)了解现场情况,确定应急监测方法,准备监测器材、试剂和防护用品,同时做好实验室分析的准备。
3)实施现场监测,快速报告结果。
4)进行初步综合分析,编写监测报告,提出跟踪监测和污染控制建议。
5)实施跟踪监测,及时报告结果。
6)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编写总结报告上报。
(2)应急监测项目及设备
1)水环境监测
——监测因子:泄漏物料和可能伴生次生的有毒有害物品;
——监测断面:根据废水排放量具体确定;
——监测频次:事故发生后应连续取样,监测水质变化情况,直到恢复正常;
2)大气环境监测
——监测因子:烟(粉)尘及其他污染因子等;
——监测布点:主要以厂界下风向的环境敏感保护区为主;
——监测频次:事故发生后应连续取样,监测大气中污染物的变化情况,直到恢复正常。
(3)应急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
1)现场的原始记录
要绘制事故现场的位置示意图,标出采样点位,记录发生时间,事故发生现场性状描述事故原因,事故持续时间,采样时间,必要的水文、气象参数,事故企业名称,联系方法,可能存在的污染物种类、流失量和影响范围。应在记录中按规定格式进行详细填写,监测任务完成后归档保存。
原始记录的数据有误需要修改时,应在错误的数据上划上横线,再在错误的数据上方写上正确的数据,并在右下方盖章或签字,不准在原始记录上涂改或撕页。原始记录应有统一编号,个人不准擅自销毁。
参加应急监测的人员必须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对现场原始记录负责,做到及时记录信息,不应以回忆的方式填写。
每次报出数据时前,原始记录上必须有测试人的签名。
按常规的做法,监测数据汇总成表,经分析后编写成报告上报,需要一定的时间。为适应应急监测快速报告的需要,可采取边采样、边分析、边汇总、边报告的形式进行。
现场监测记录是报告应急监测结果的重要依据之一,应按规范格式记录,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主要包括环境条件、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分析日期、样品类型、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测定结果、分析人员、校核人员、审核人员签名等。
(7)应急监测报告内容
应急监测报告速报、确报、最终确报几种形式。报告的手段可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监测快报、简报、应急监测报告等方式进行。应根据现场情况和监测结果,编写现场监测报告并迅速上报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现场应急指挥中心。重大、特大污染事故除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上一级环境监测站外,还应直接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应急监测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的时间,接到通知的时间,到达现场监测时间;
2)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及周边的自然环境;
3)事故发生的性质与类型;
4)采样断面(点位)、监测频次、监测方法;
5)污染事故的性质,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浓度及影响范围;
6)污染事故的危害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事故原因等;
7)简要说明污染物的危害特性及处理处置建议;
8)应急监测现场负责人签字。
7.4 应急终止
7.4.1 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现场总指挥宣布应急状态解除;
(1)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没有导致次生、衍生的事故隐患;
(2)污染源的泄露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突发环境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环境受到污染经处理后,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避免再次危害,并使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7.4.2 应急终止的程序
(1)应急终止时机由现场指挥部确认并批准同意;
(2)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向所属各应急救援队伍成员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急环境监测继续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污染影响彻底消除为止。
7.5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公司应急终止后,还应组织人员进行如下工作:
(1)通知属地人民政府、周边单位、居民及关注人群,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终止,危险已经解除;
(2)对现场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进行清洁净化处理;发生故障的设备、设施已经完成维修或者更换;污染场地完成清理。
(3)按照本预案第6章的要求,整理公司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的详细过程及结果并按程序上报;
(4)整理并如实向事件调查小组移交突发环境事件相关资料;
(5)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事件原因、损失调查;
(6)组织有关专家对应急过程进行评价,编制突发环境事件调查报告和应急总结报告,并在20日内上报公司应急领导小组;
(7)维护、保养及补充应急救援物资及设备。
8 后期处置
8.1 善后处置
公司应对突发环境受灾人员进行妥善的安置和损失赔偿;并组织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中长期影响进行评估,提出生态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措施。
8.2 保险
公司已办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险种,按照突发环境事件性质,公司应按照理赔程序如实向社会理赔机构或上级公司提供事件相关材料进行理赔。
9 应急培训和演练
9.1 培训
(1)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应急预案培训,培训方式可以采取宣讲、桌面推演或实战演练。经过有效的培训,要达到“人人知预案,个个会处理”的要求。
(2)应急预案培训的主要内容:存在的危险源及其风险分析;各应急组织机构的应急职责;应急预警和应急响应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各种事故的现场处置方案和自救与互救方法;各种应急救援器材、工具的使用方法与知识等。
(3)采取印发印刷宣传品、在公司进出通道口竖立安全告示牌(警示标识)等方式,对公司周围事故可能造成影响的区域做好事故危险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9.2 演练
(1)公司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预案演练;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发生变化之后,也应及时组织演练。
(2)演练可以采取桌面推演或实战演练,参演人员应包括应急组织机构的全体成员。
(3)演练内容应包括应急预警、信息报告、应急指挥、抢险救援、受伤救护、与专业消防队伍和救护队伍的配合、后期处置等。
(4)每次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进行评估和总结,评估应急救援的能力是否足够,查找《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何提升应急能力和如何改进《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在事故应急预警及响应期间,通讯保障是否可靠?应急物资及装备等保障能否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各应急队伍接受命令后是否能够及时响应?被困人员能否及时安全疏散?能否有效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等。
10 保障措施
10.1 经费及其他保障
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所需经费,包括仪器装备、交通车辆、应急咨询、应急演练、人员防护设备等经费,由重庆奥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财政部门支出,专款专用,所需经费列入公司财政预算,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10.2 应急物质装备保障
公司根据本预案要求,配备齐全必要的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装备和物资的储备,定期维护、保养应急仪器和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确保参加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时救助人员自身安全,及时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和扩散。
10.3 应急队伍保障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以地方政府的应急救援队伍为主,公司成立义务救援队伍。
(1)医疗卫生保障:公司负责协调相关医疗部门,组织医疗救护队伍实施现场医疗救护,组织落实专用药品和器材,必要时请求人民政府予以援助。公司负责协调事故所在地应急处置中的相关医疗部门进行现场医疗救护。
(2)治安保障: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部在公安部门到来之前,要组织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质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协助公安部门实施治安保卫工作。
10.4 通信与信息保障
事故应急指挥部及成员必须24h保持手机通讯畅通(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详见附件),值班电话保持24h通畅,节假日必须安排人员值班。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系统的作用,确保应急状态下能够统一调动有关人员、物资迅速到位。
11 应急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生效及更新
本预案编制完成后,须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家库专家评审通过后,由公司总经理签署发布,并在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重庆市万州区生态环境局进行应急预案备案。本应急预案经发布之日起立即生效实施。本预案有重大修订的,应当在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原受理部门变更备案。
本应急预案由公司总经理牵头组织修订,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及时修订,以实现可持续改进:
(1)面临的环境风险发生重大变化,需要重新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的;
(2)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发生重大变化的;
(3)环境应急监测预警及报告机制、应对流程和措施、应急保障措施发生重大变化的;
(4)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5)在突发事件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需要对环境应急预案作出重大调整的;
(6)其他需要修订的情况。
12 附 件
附件1 公司相关通讯录
表F1-1 公司内部通讯录
组别 | 姓名 | 联系电话 | 职务 |
指挥部 | 陈 曾 | 13452626166 | 总指挥 |
冉崇荣 | 13594747703 | 副总指挥 | |
曾祥华 | 13609439183 | 成员 | |
廖飒 | 13896398629 | ||
现场抢险组 | 兰乾友 | 13896244019 | 组长 |
曾 波 | 18166378553 | 副组长 | |
杨茂胜 | 15025540975 | 成员 | |
陈福清 | 18983521790 | ||
杜和富 | 13594849466 | ||
范忠友 | 13101015189 | ||
徐启发 | 13668453276 | ||
段 洪 | 18716518166 | ||
熊学保 | 15215242487 | ||
田 刚 | 18716509796 | ||
颜朝树 | 15223631572 | ||
警戒保卫组 | 曾祥华 | 13609439183 | 组长 |
廖飒 | 13896398629 | 副组长 | |
熊俊美 | 15023860720 | 成员 | |
宋明贵 | 13594710922 | ||
曾祥芬 | 13896365499 | ||
李德琼 | 15608373010 | ||
医疗救护组 | 周玉娟 | 13996511831 | 组长 |
宋明华 | 15215231155 | 副组长 | |
万庭龙 | 18223602810 | 成员 | |
程凤娇 | 13777560225 | ||
环境监测组 | 朱占全 | 15084482978 | 组长 |
吴亚琴 | 15023876710 | 副组长 | |
贺龙方 | 19922754784 | 成员 | |
林振攸 | 15084495890 | ||
任 虹 | 13996501176 | ||
邓 群 | 18580814501 | ||
综合组 | 郭国庆 | 13509434185 | 组长 |
赵斌 | 17323531690 | 副组长 | |
吴金成 | 18523059249 | 成员 | |
冉启华 | 13594889066 | ||
曾凡地 | 13709452020 | ||
向邦均 | 15330324168 | ||
|
|
附件2 外部应急救援单位、部门及环境风险受体联系电话表
序号 | 单位名称 | 值班电话 | 备注 |
1 | 万州区应急管理局 | 58244345 |
|
2 | 万州经开区应急管理局 | 64866112 |
|
3 | 万州区生态环境局 | 58213703 |
|
4 | 万州区市场监督局 | 58960301 |
|
5 | 万州区疾病控制中心 | 58124832 |
|
6 | 万州区消防支队 | 58349357 |
|
7 | 万州区五桥街道 | 58544292 |
|
8 | 万州百安坝街道 | 58544537 |
|
9 | 万州区陈家坝街道 | 58521168 |
|
10 | 长岭镇政府 | 58691088 |
|
11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 | 0532-83889191 |
|
12 | 青岛诺诚化学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 0532-83786102 |
|
13 | 火警电话 | 119 |
|
14 | 急救电话 | 120 |
|
15 | 匪警电话 | 110 |
|
16 | 重庆烟草万州卷烟配送中心 | 58537405 |
|
17 | 泰瀚建材厂 | 58545207 |
|
18 | 林旺家俱厂 | 13983517390 |
|
附件3 公司应急救援器材清单
方式 | 序号 | 物资(装备)名称 | 规格型号 | 单位 | 数量 | 地点 | 负责人 | 联系电话 |
企业自身配备或 储存资源 | 1 | 安全帽 | 普通 | 顶 | 9 | 原料药车间 | 兰乾友 | 13896244019 |
2 | 安全帽 | 自防护面具型 | 顶 | 2 | 原料药车间 | 兰乾友 | 13896244019 | |
3 | 防毒面具 | 过滤式防毒面具/3600型 | 具 | 75 | 原料药车间 | 兰乾友 | 13896244019 | |
4 | 空气呼吸器 |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RHZK型 | 具 | 2 | 原料药车间 | 兰乾友 | 13896244019 | |
5 | 防护服 | 防化 | 具 | 2 | 原料药车间 | 兰乾友 | 13896244019 | |
6 | 防护服 | 防火 | 套 | 2 | 原料药车间 | 兰乾友 | 13896244019 | |
7 | 防化手套 |
| 双 | 2 | 原料药车间 | 兰乾友 | 13896244019 | |
8 | 防化靴 |
| 双 | 2 | 原料药车间 | 兰乾友 | 13896244019 | |
9 | 急救箱或急救包 |
| 包 | 4 | 原料药车间 | 兰乾友 | 13896244019 | |
10 | 灭火毯 |
| 床 | 2 | 原料药车间 | 兰乾友 | 13896244019 | |
11 | 气体浓度检测仪 | 固定式 | 台 | 21 | 原料药车间 | 兰乾友 | 13896244019 | |
12 | 气体浓度检测仪 | 移动式 | 台 | 1 | 原料药车间 | 兰乾友 | 13896244019 | |
13 | 自动报警器 | 固定式 | 台 | 16 | 原料药车间 | 兰乾友 | 13896244019 | |
14 | 人工报警器 | 固定式 | 台 | 1 | 原料药车间 | 兰乾友 | 13896244019 | |
15 | 手电筒 | 防爆 | 个 | 4 | 原料药车间 | 兰乾友 | 13896244019 | |
16 | 灭火器 | 干粉 | 只 | 44 | 原料药/制剂车间 | 兰乾友/杨茂胜 | 13896244019 | |
17 | 干沙 |
| 吨 | 4 | 原料药车间 | 兰乾友 | 13896244019 | |
18 | 消火栓 |
| 个 | 15 | 原料药/制剂车间 | 兰乾友/杨茂胜 | 13896244019 | |
19 | 交通车 |
| 辆 | 4 | 公司 | 冉崇荣 | 13594747703 | |
可请求援助或 利用资源 | 1 | 消防车 |
| 辆 | 若干 | 万州区消防支队 |
| 023-58349357 |
2 | 灭火器 | 干粉 | 具 | 10 | 烟草配送中心 |
| 023-58537405 | |
3 | 灭火器 | 干粉 | 具 | 15 | 泰瀚建材厂 |
| 023-58545207 |
附件4 公司总平面布置图、应急疏散平面图、应急物资布置图
附件5 公司雨排水管沟示意图
附件6 公司地理位置图
附件7 企业风险物资分布图
附件8 周边主要环境风险敏感受体分布图
附件9 突发事件报告单
突发事件报告单
报告单位 |
| 报告编号 |
| ||||||||
报告时间 | 年 月 日 时 分 | 收到时间 | 时 分 | ||||||||
报告人姓名 |
| 电 话 |
| 报告地点 |
| ||||||
信息联系人 姓名 |
| 联系 电话 |
| 移动电话 |
| ||||||
| 传真 电话 |
| 电子邮箱 |
| |||||||
事件简要情况 | |||||||||||
事件发生时间 | 年 月 日 时 分 | ||||||||||
事件发生地点 | 省(自治区) 县(市) 乡镇 | ||||||||||
事件发生单位 | (企业) (二级单位) (基层) | ||||||||||
事件类型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 □自然灾害 □社会安全 | 井喷失控事故 |
| 油气站库及炼化装置爆炸着火 |
| |||||||
危险化学品泄漏失控和中毒 |
| 长输管道事故 |
| ||||||||
海洋石油开发事故 |
| 剧毒危险品运输事故 |
| ||||||||
群体性事件 |
| 公共文化场所和 文化活动突发事件 |
| ||||||||
涉外突发事件 |
| 涉外防恐 |
| ||||||||
防恐 |
| 火工品被盗丢失事件 |
| ||||||||
网络与信息 安全事故 |
| 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 |
| ||||||||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
| 突发环境事件 |
| ||||||||
事故经过 简要描述 |
| ||||||||||
目前人员 伤亡情况 |
| ||||||||||
目前环境 污染情况 |
| ||||||||||
目前造成 周边影响 |
| ||||||||||
现场负责人 姓 名 |
| 联系电话 |
| ||||||||
企业应急 人员情况 | 应急职务 | 姓 名 | 联系电话 | 移动电话 | |||||||
总指挥 |
|
|
| ||||||||
信息联络 |
|
|
| ||||||||
现场指挥 |
|
|
| ||||||||
事件初步 原因描述 |
| ||||||||||
已经实施或正在采取的控制措施 |
| ||||||||||
事件潜在后果 以及可能对周边造成的影响 |
| ||||||||||
现场气象、海况及主要自然 天气情况 |
| ||||||||||
信息报送情况 | □本企业领导: □本企业有关部门: □上级部门: □政府部门: | ||||||||||
此报告信息 接收人 |
| 接受时间 | 时 分 | ||||||||
备注 |
|
注:此报告单可以作为快报。
附件10 应急预案启动令(格式)
应急预案启动令(格式)
签发人 |
| 签发时间 | 年 月 日 时 分 |
传令人 |
| 传令时间 | 年 月 日 时 分 |
命令内容: (包括信息来源、事件现状、宣布事项)
| |||
受令单位:
受令人:
时间:
| |||
备注:
|
附件11 应急状态终止令(格式)
应急状态终止令(格式)
签发人 |
| 签发时间 | 年 月 日 时 分 |
传令人 |
| 传令时间 | 年 月 日 时 分 |
命令内容: (宣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基本结束,现场基本恢复,现场指挥部(小组)撤销,相关部门认真做好善后恢复工作。)
| |||
受令单位:
受令人:
时间:
| |||
备注:
|
附件12 应急预案变更记录表
应急预案变更记录表
变更原因、依据、时间:
|
变更内容(可附页):
|
申报单位:
|
相关方获知情况:
|